少阴之脉微细,其常也。此点出胃中冷,欲人知病本于寒,宜从寒治太阳病,寸缓关浮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;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
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,须详别之,未可便以不能食为实证也。谓此少阳病是从伤寒之邪传来也。
方有执曰:头眩,俗谓昏晕也。伤寒发热,下利至甚,厥不止者,死。
正如湿家身烦痛,可与麻黄汤加术同义。即太阴、阳明推之,少阴三大承气证,厥阴一小承气证,魏荔彤曰:病在太阳,热为湿郁团聚于里,必有归着,既不能发黄,小便自利,则邪何归乎?
如或渴欲饮水,必是胃中干燥,当少少与之以滋其胃可耳。张锡驹曰:呕者,有声有物者也;吐者,吐出其物也。